
原茅山公社林山大队知青:姚华萍
5月8日是母亲节。我从心底里感恩我的母亲,46年前魂牵梦绕的那段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76年6月3日清晨,七辆大巴车满载着交通系统第一批下放茅山公社插队的19名知青及他们的亲人,行驶在通往茅山的路上,这其中就有我的爸爸妈妈和嫂子。
时光载着诧异惊愕,在我们面前踌躇而前。一路上,我挨着妈妈坐在一起,妈妈默默无语望着窗外。渐渐大巴车进入了山间坡路,七拐八弯地爬行着,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沿途所见,是些穷山沟里的土坯房、稻草房,远处光秃秃的大茅山跌宕起伏着。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她把脸贴着窗儿,眼里噙着泪花。我知道妈妈心里难受,她在担心着我如何面对今后难以预测的日子,我不知道如何宽慰妈妈是好。我那瘦弱的身躯,平时在家日常生活都有妈妈罩着,现在离开家了,离开爸爸妈妈了,我也舍不得他们啊!我依偎在妈妈身旁,双手紧紧握着妈妈的胳膊,多一点体贴传递给妈妈。我从妈妈眼神中,能感受到妈妈内心的纠结,可她始终没向我流露出一字半语,毕竟是名老党员,内心柔软外表坚强。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颠簸,我们的车终于到了目的地——茅山公社林山大队石墩头知青点。下车后,家长们忙碌着把自己孩子的行李物品拿到指定的房间,然后与带队干部简单介绍后便又匆匆登车准备返城,有的大巴车先行离开了。只有我来时坐的那辆车还在等着,父亲很着急,一脸的尴尬。妈妈看着我们,突然的一个决定把我们怔住了:“你们先回去吧,今天我不走了!”当时,我脑子“轰”地一下蒙了,没有家长留下来的呀?待爸爸和嫂子上车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在学校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可到了茅山插队干农活,你不一定能成为好知青。妈妈留下来,就是要教会你如何养活自己。”面对妈妈这一腔慈爱我还能说什么?在家我是独生女,上面两个哥哥(大哥在部队,二哥在读师范),从小家务活都由哥哥包了。我高中毕业时身高1.66米,体重90斤,难怪下车后带队干部王君鉴见了我,笑我长得像嫩豆芽菜似的。
就这样,妈妈留下了,忙着帮我整理行李、铺床,找竹竿支蚊帐,还抽空主动与室友沟通聊天,这是为我日后与室友和睦相处做铺垫啊!那天傍晚,我陪着妈妈沿着石墩头村转了一圈,不见砖瓦房都是茅草屋。妈妈开导我,踏入社会就要经得起风吹雨打……
第二天一早,带队干部吹着哨子把知青们召集一起安排近期农活,同时宣布我和男知青孙金保担任知青点负责人。笫一次农活是平整知青点场地。虽说知青楼盖好了,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场地还未来得及平整。这时,两位老农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山锄、竹筐、扁担等农具。特别是那山锄,比一般的锄头要大且重。大家拿起农具大眼望小眼忐忑不安地跟在老农后面。从小到大,笫一次挑起只有半筐泥土担子(老农为了照顾初来乍到的知青),两手捏紧扁担,弯曲着腰艰难地走着,每走一步,筐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前后晃动着。好不容易挑到平整的场地时,筐子里的泥土已所剩无几。红着脸回头一望,妈妈在二楼走廊上观望着。目睹了我们劳动全过程,妈妈下楼来到我面前,拿出一条毛巾叠成四层垫在肩上,然后把扁担压在上面,挑起土筐示范给我看,教我怎样挑着担子用右手护着扁担,左手自然放下,前后顺势摇摆着走路。告诉我这样挑担走起路来会觉得轻松自如。妈妈还让我在拿山锄干活前,先用手帕绕在手上,这样就不容易磨破手,待以后手上有了老茧就不用绕手帕了。妈妈鼓励我,万事开头难,好好跟着老农学,在实践中努力掌握干农活的要领。要有信心,“嫩豆芽”一定会变成粗壮坚挺的“绿豆角”!
两天后,我依依不舍送妈妈上了回城的车。望着妈妈那宽厚的背影,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瞬间唰唰地流淌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两手不停地揉着衣角。我不知道离开妈妈会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离开了妈妈温柔的翅膀,我能不能坚强地飞起来?我呆呆地目视着远方,直到汽车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心若坚强,生命才会有力量。这年年底,分配工分时,女知青中我排在笫二,排在第一是当时茅山地区唯一的女知青大型拖拉机手——秦丽娜。我的成绩是“嫩豆芽”给妈妈厚爱的最深情的告白,最完美的报答:妈妈,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变得强壮了,我能挣工分养活自己了!我已然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知青了……
这难以忘怀的往事,每每想起来,我心中总会感慨万千,生我养我育我的妈妈,给了我许许多多。如同深厚的田地,冬春长麦,夏秋种稻,她付出了重重叠叠、绵绵无期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