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山知青》公众号编辑组
《茅山知青》公众号编者按:
本文介绍的做出大提琴的退休老人是原茅山林场乾元观工区知青乐继荣,他爱写作,是《茅山知青》公众号的特约作者,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退休知青的另一面,他那爱钻研、爱动手、爱生活的精神状态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愿我们每位知青朋友都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欢享幸福晚年!
在天宁区茶山街道清凉二社区,就有一位闲不住的退休老人,爱动手、肯钻研,愣是凭着一己之力“捣鼓”出了一把大提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进入5月下旬以来,每天早上九点左右,位于天宁区茶山街道4幢甲单元总会传出阵阵“奇怪”的琴声,虽有些低沉却令人回味,好像在哪里听过,却又有点模棱两可。有热心居民经过打听,原来是二楼的“乐先生”在调试他新做好的一把大提琴。乐先生何许人也?他可是光华世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社区达人,由于擅长手工活,什么东西只要给他看上一眼,没过几天就能依葫芦画瓢做一个新的;大家伙儿的家具、电器坏了,只要给乐先生打个电话,三两下保管修好。

“我们小区里很多人跟他接触过,都觉得乐先生这个人不错,篆刻、书法、制作乐器,多才多艺,确实不容易,也不简单。”邻居吴仲润告诉记者。
乐先生名叫乐继荣,由于父亲是个老木匠,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乐继荣喜欢上了木工活,再加上喜欢乐器,上小学的时候乐继荣就用竹子做成了一把二胡,当年是远近闻名的“小木匠”。上初中的时候,乐继荣接触到了西洋乐器——小提琴,一下子被吸引住的他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试着做一把。

“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说你吹牛吹到我这个老木工头上来了。”乐继荣笑着说。
虽然嘴上说不信,但是父亲还是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把小提琴给乐继荣作为参考,父亲默默的支持让乐继荣很感动,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无师自通的乐继荣愣是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捣鼓出了一把“小提琴”,并且第一时间拿到一个懂琴的朋友那里“验货”。
“他说你这个琴不错,不过总归有点异样。我跟他说这是我做的,啊?你做的啊?他又拉了拉,表示很不错。”

朋友的鼓励让乐继荣欣喜若狂,尝到了甜头的他一发不可收拾,二胡、吉他、小提琴,只要是和木头沾边的乐器,乐继荣都想试一试,其中就包括制作工艺最复杂的大提琴。虽然当时乐继荣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原材料——槭科色木,但是由于当时实在没有合适的工装和技术把琴的侧板弯曲成型就搁置了,这一搁置,不知不觉就过去了20年。今年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让乐继荣有了时间、动了心思。
“他就是有这个愿望,一直没找到机会,这次疫情当中他在家里也没事干,如果再不趁这个机会做出来,可能一辈子也做不成了。”乐继荣妻子刘玉芳表示。

下定决心的乐继荣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办法,通过浸泡和火烤的方式,成功地将侧板弯曲成型,安琴头、装琴脚,上油漆、配琴弦,一把纯手工打造的大提琴就这样诞生了。
“当听到大提琴发出的的第一个音符,我就如同听到自己的孩子发出第一声哭声,就是这种心情。” 乐继荣开心地说。

乐继荣对这把大提琴也是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拉上几下,虽然水平不高,却乐在其中,每次老伴也会陪着他一起,跟着乐先生学上几招,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茶山街道清凉二社区党总支书记阎汝钰表示:“他们夫妻两个没有因为退休了然后闲下来,还是会不断地去学习提升自己,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我们光华世家的很多居民受了他的影响,会考虑自己如何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让自己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