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熊建东提供的材料,高祖伟改编
熊建东,1976年7月20日下放茅山公社玉晨大队纺工知青二点。
从小就有记日记良好习惯的他,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一记就是50多年。数年前他将日记、相关资料、文章及照片整理成近五十万字的回忆录,得到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书法大家范曾的青睐,题名《熊迹》,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茅山知青中的第一位出书人!

如今退休的他带领着一批志同道合者,组建起“乐响艺术团”,活跃在常州的多个舞台,为广大民众带来精神上的娱悦与乐趣!
回首往事,熊建东感慨良多:
小时候,他是个胆小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因午觉睡过头,吓得不敢到校上课;小学四年级,他所在的西直街小学成立校宣传队,是班主任刘老师硬把他拽了去,逼得他一步步地练出了胆气,后来学校排练芭蕾舞剧《白毛女》,他担任起杨白劳的重要角色;又因为普通话说得好,成了报幕员。不过,一次台词没记熟,上舞台后出了大“洋相”,傻呆呆地站在台上忘了要说啥……从此说话办事再也不敢“马虎潦草”!
数载的茅山岁月,特别是会战茅东河,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与顽强的奋斗精神,一“担”上肩走到那儿都是虎虎生威的!

1978年6月,正应战高考,准备大展宏图的熊建东服从组织安排,上调到常州市十九中当地理老师。那个年代,虽说媒体已把教师吹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众人的眼中仍脱离不了“臭老九”形象。但他丝毫不在乎,乐意当这“臭老九”,这一干就是十五个年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熊建东调入市五中,任校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并担任初中年级班主任职务。
初中年级的学生是最“厉害”的角色,似懂非懂、精力旺盛是特色,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这个年级的班主任首先是由数学、语文老师担任,其次是物理、化学、外语,因为都属主科,这些科目的“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与衡量学生的“好、坏”基本成正比,且这些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时间长,接触的机会多,对学生的教育机会、约束能力也相对要强。传授地理知识的熊建东任初中年级的班主任几无所见,更别说要获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熊建东首任班主任是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初一班级,他一接手,就拿着学生花名册一家一户地走访新生,临近开学前,已家访了近一半的学生,且大部分能报出他们的姓名。为数不少的家长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孩子在小学六年,从没见过班主任老师上门一趟啊!”

同时,他用硬纸板剪成名片状(那时还不时兴名片),把学生的姓名、身高、视力等写在上面,按照这些信息如下棋般地把他们的座位定好;又依据小学班主任的评语,在卡片的反面写上他——新班主任一句亲切的鼓励话语。学生报到那天,他早就将每张卡片放在学生的课桌上,别的班级学生还在按高矮列队排位置时,他所在班的学生已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聆听他讲话了。到学生们初三毕业时,他根据学生这三年的表现,又制作了一张温馨的卡片送给他们。有学生在多年后遇见他说:“我至今还珍藏着这两张小卡片,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两个重要坐标。”
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熊建东注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他决定组织一次红梅公园春游,得到全班“一片欢呼”地响应。
星期天早上,他们步行进入园内,眼前是一派春的景象,花开了,草绿了,空气清新了。熊建东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自由活动,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四下散开,文笔塔、红梅阁、春晖茶馆、小湖泊、动物园都留下了他们欢快的青春足迹……

集中的时间点,学生们都按时归队,小憩片刻后,他又带领孩子们做起了游戏,四个人分成两组,两人两腿绑一起,进行三腿赛跑,考验他们的协调配合能力;蒙上眼睛,根据走过眼前同学发出的恶搞声,猜想此人是谁,这叫“心灵感应”,以考察他们的判断力;轻轻地把一句话告诉两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请他们各自往后传,传到最后一人时,这句话已“面目全非”了,这一招叫作“口令接龙”,让他们记取以讹传讹的教训。快乐的游戏把孩子们的情绪带向了高潮,游戏活动有效地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家感情更为融洽。
活动接近尾声,熊建东用红梅牌相机为大家拍下合影,使快乐的一刻在此凝固。回校后,他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临时搭建的暗房里,用显影、定影等“技术”将当时的场景还原在黑白相纸上。当活动照片现身在班级园地,学生们争相观看他们充满青春气息的“欢颜”,久久不愿离去……

在熊建东担任班主任的十年间,每学年他都安排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如苏州一日游,从拙政园到虎丘,从西园到留园,一路欢笑一路歌;杭州五日游,三潭映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岳坟、孤山、灵隐寺、六和塔都传有学生们的欢歌笑语,通过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在书本外汲取与练就到更多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
根据团中央、少工委在全国开展“创造杯”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更多地进行启发式教育。身为校团委书记的熊建东专门设计了班级主题——“精神早餐”活动,即每天早读课前,学生轮流上讲台演讲五分钟,内容自定,可讲英雄故事、名人传奇,也可说身边的感人事迹。

为这五分钟的“活儿”,各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写演讲稿,回去再讲给父母等人听。整个学年下来,每个学生都轮到了四、五趟,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精神面貌得以很大地提高。活动的成功开展使学校同时夺得了全国“创造杯”和全省“风华杯”,还获得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的荣誉称号,至今仍是全市中学系统唯一的一面全国红旗。
由于在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方面的突出成绩,熊建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获得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光荣称号,并在当时新落成的清潭路体育馆,披红绶带,佩大红花,上台领奖。
1996年底常州长安大厦,即“全国政法综治干部培训中心”即将竣工开业,已调任市委政法委办公室副主任的熊建东被抽调参加开业筹备活动。97年3月,时任团市委书记(现常州市委副书记)的蔡骏联系老部下熊建东,有意将团市委扩大会议安排到长安大厦举行。时值大厦试运行,象征着青春、朝气、向上的团市委作为大厦的首档客人,正是大厦“兴旺”的好兆头!立即受到政法委领导和大厦高层的欢迎。这下领导发现熊建东在营销方面的潜质,加之做过多年教师,在社会也有一定的人脉,领导决定安排他到长安大厦营销部挂职,熊建东一向就有勇挑重担的精神,对营销工作也充满信心,就毫不犹豫地承担了起来。

根据政法委领导提出“三位一体”,即“人本位、高品位、低价位”的服务理念,熊建东积极展开营销活动,在安排好培训全国各地政法学员的同时,面向社会,承接本市的会议、酒席成为长安的基本工作,更是熊建东营销安排的重点部分,每年年初的“两会”、年中高考学生的入住、大型婚宴成为三大支柱,也吸引了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和众多食客的光顾。
长安大厦是一家集餐饮、住宿、桑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酒店,要全面打理好可不是件易事。“打铁全靠自身硬”,为此,长安高层在开业前就加强对首批进入酒店的员工开展素质与技能培训,集中一个月请武警教官进行集训。随后,在政法委陆洪生书记的倡导与关心下,组建起长安艺术团,熊建东担任团长兼主持,几位骨干来自有歌舞团摇篮之称的市艺术学校,其他成员都是大厦各部门的服务员,有30多人,利用业余时间培训,排练舞蹈、独唱、小品、相声等十来个节目,培训班开办的当晚进行了专场演出,结束的前晚组织联欢会,身为团长的熊建东既当主持,又独唱具有军人风采的《小白杨》。艺术团的活动大大活跃了长安人的业余生活,更融洽了员工之间的工作氛围,也有助于提升长安大厦的整体形象!

长安大厦地处市中心,婚宴是一大特色。一至三楼的大厅和包厢,总计可安排50多桌。随着婚宴的火热,有着长安艺术团主持人经历的熊建东义不容辞地被领导推上前台,兼职做起婚礼主持。最多一天,中午、晚上主持了三档婚宴,有时还要赶场。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做过近50档婚礼主持,多为义务,顾客和新人信以为这是长安为婚宴配套提供的必备项目而欣然接受,也使得大厦的婚宴安排更具有吸引力。
为做好营销工作,熊建东对待客户是全心全意,热情服务。客人来酒店,他几乎是全陪,常常要等客人走后,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家,他自称是“一站式服务”。在大厦用餐成司空见惯的事,相反,有时回家吃饭反要事先打电话告知。
全国政法综治干部培训是长安大厦的重要任务,培训班每期学员约200人,培训时间有四周、半个月或十天不等。
长安大厦号称是政法综治干部的摇篮,也被戏称为政法综治方面的“黄埔军校”,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从1997年4月到2011年6月,共接受中央政法委安排的培训任务达24批次,计4361人次。

熊建东在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结交了朋友。同时,也直面了官场上那种论资排辈、阿谀奉承、铺张浪费、好大喜功的现象。
1999年底,政法委领导决定在12月31日世纪之交的夜晚,在大厦的九楼多功能厅举行迎新敲钟晚会,活动的主题是“听长安钟声,贺千禧龙年”!受邀请的来宾有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100多人,整个活动由熊建东主持,当晚6点起,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边喝茶聊天、边欣赏节目,有歌舞、独唱、相声、小品,并辅之以猜谜、游戏、发奖等互动节目。当投影电视切换到中央台对时的镜头,塔楼同时传来新世纪的第一下钟声,两者分秒不差。至12点半,历时整整6个半小时的活动告结束时,熊建东快累趴了。

根据领导安排,熊建东负责长安大厦营销部工作三年整,期间收获多多,损失也不少。因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就顾及不到家庭,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如今已成姥爷的他还常被女儿“牵死”,说她上小学时整天都看不到他的人影,熊建东则反驳:“你校每次的家长会不都是我去参加的?”“那是为你争光的时刻,你当然抢着去。”“不是,因为我原本是教师,善于沟通。”一家人大笑不止……
为表彰熊建东多年来为常州综治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共常州市委于2015年6月授予他“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

正式退休后的熊建东比之往日似乎更忙了,2018年上半年组建起“乐响艺术团”,“乐响”意在“乐在其中,越唱越响”。成员由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六十多人,都是酷爱文艺的中老年人。艺术团每周活动两次,大家在一起唱歌、排练,歌唱祖国歌唱党,相互传递正能量。

艺术团成立一年多来,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排演节目,2019年先后在市文化馆、亚细亚影城、军分区干休所及养老院演出十多场,《红旗颂》、《中国脊梁》、《我们的中国梦》、《我和我的祖国》、《红歌联唱》等歌曲和节目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熊建东还是位旅游达人,近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和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他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出发前做足功课,回来后写下游记。2011年,他与三位好友到美国自助游4周,回来后写成5万多字的《熊眼看美国》,用平实的语言,从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自费出版,被朋友圈里的好友称为“去美国游历的必读课本”。

一路前行,一路奋斗!如今的熊建东自我感觉是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年轻向上,蓬勃朝气!